未来中国的城市与生活
今天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城市发展方向的思路。
预测未来很难,但是看到现在却很简单。
一般来说,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要落后几年,具体是多少年,可以根据每个城市开始大规模开始城市化的时间来进行判断。
一线城市就是二线城市的标杆,所谓「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」。
一、单个城市的特征集
找到那些一线城市中和你所在城市最相似的特征集,就能给这个城市的未来画出一幅图像。
比如说南京会变成什么样子?
看看现在的北京、上海就知道了。
当然,南京不会完全变成北京和上海,但是有一些特征集是类似的。
南京的行政力量强大,这个与北京相似,会形成地段的无序,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领导想开发哪里。
比如南京的江北,虽然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开发,与浦东有些相似,但是一定不会变成浦东现在这样。
因为通过行政力量,造一座新城,成功的先例并不多,而且南京的长江太宽。南京的江北大概率会成为一个独立城市副中心的样子,但是,这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南京甚至有些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深圳比较相似。
比如说深圳的罗湖可以称为一代城,南山福田是二代城,光明沙井可以称为三代城。
而南京的新街口相当于一代城,河西相当于二代城,江北、南部新城可以称为三代城。
所以,根据每个城市的发展方向,对标相应的城市,再根据地形地貌进行修正,可以看出大概的轮廓。
当然,这种比较只能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往往每年都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修正的。
二线城市可以通过一线城市找到相关的特征集,那么一线城市呢?
一线城市当然可以通过发达国家的城市找到相关的特征集。
一线城市,发展的方向,必然是大城市,形成都市圈,比如纽约、伦敦、巴黎、首尔。
从文化相似的角度,首尔倒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。
但是有几点不同的是:
1.中国的一线城市会比首尔大气得多,比如首尔的那个叫明洞的步行街,连南京的湖南路都比不上。
2.首尔的拆迁没有那么容易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中国的一线城市,更新的速度一定比首尔快得多。
3.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更高。
那么,感受一下中国一线城市的将来,就去国外转转,实在去不了,在家看韩剧吧。
二、更大范围内的城市变化
如果我们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化,其实也可以在国外找到相关的例子,比如日本、韩国、欧洲等。
韩国与我国文化相似,所以首尔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,但是这只是对某一类城市,比如说上海。
从全国范围来说,我们首先要划一条线,就是著名的【胡焕庸线】
在这条线的东南方向,人口稠密,而西北方向,人口相对来说比较少。
2000年左右,通过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部分占全国国土面积 43.8%,总人口 94.1%,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85 人;
西北部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56.2%、总人口的 5.9%,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4 人。
这条线也决定了,东南方向的城市和西北方向城市不同的演进方向。
对于西北方向的城市来说,大概率是大城市化。
我们以欧洲的城市举例。
比如说西班牙并没有德国富裕,但是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在欧洲却是数得上的大城市。
因为西班牙地广人稀,很多地方生存并不容易,一旦出现大城市,就会形成很强的虹吸效应。
而德国慕尼黑,这么有名的城市,人口只有150万左右,形成了慕尼黑+周边小镇的模式。
在大城市化的趋势中,中小城市,只有出现矿产、名胜古迹、风景、行政力量安排的产业、交通枢纽等不可移动的资源时,这个城市才会幸存下来。
比如西班牙南部有个城市叫格兰纳达,这是一个很小的城市,原本也没有太多的优势,但是这个城市有一座阿尔汉布拉宫。
本来这个宫殿已经被废除了,里面住的都是流浪汉和乞丐,后来被一个美国记者重新发现,引起了西班牙官方的注意,对这座宫殿进行了修缮。
这座古色古香的小城,就是靠这些古迹,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,顽强的生存下来了。
这座小城的中心是一座主教堂,周边的旅馆和餐厅,靠名胜古迹,每年赚的盆满钵满。
这就是小城市的生存之道。
东南方向的城市,虽然聚集也在发生,收敛的路径却大为不同。
有一些是省会独大,比如湖北省,其策略就是做大省会,武汉一城独大。
这种情况下,中小城市无一例外都会衰落下去,所以一定要尽早落户省会。
有一些是双城记,比如济南和青岛,厦门和福州,这种情况下,可能将来会演化出一个两极的情况,形成两个都市圈。
有一些是撒胡椒面,比如江苏省,苏南的经济实力并不比南京差,南京的首位度很低,将来省会的首位度会继续提升,但是会达到一个平衡。
三、未来城市的生活
下图是老外根据美世的2019年全球的生活质量报告和expatistan的生活成本报告画出的散点图。
其中横轴是生活成本,竖轴是生活质量。
(点击图片可看大图)
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,分为发达国家城市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两个组团。
这两个组团中间的城市,就是我国的上海,这说明上海正在一个十字路口,所以现在搞起了垃圾分类。(命运叵测,在图中可以看见向左走,向右走会变成什么城市)
这张图,对于移民、留学、旅游来说,是有一定参考作用的。
比如说,从上海,到该图的上方的城市,可以做到生活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,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升,这些城市包括首尔、慕尼黑、维亚纳、布鲁塞尔等。
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上海拿着同样的收入,到纽约的话,可能生活质量会下降的。
下图是生活成本的采样点,包括食品、烟草酒精、家用品、住房、衣服鞋子、家庭服务、公用事业、医疗、交通、娱乐。
但是这张图,有个很大的问题。
问题在哪里呢?
因为所谓的生活质量是欧美人的标准,而生活成本,是采用汇率换算的。
比如说假设8人民币换1欧元,那么8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与1欧元在西欧的购买力是一样的吗?
其实不是的,8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是高于1欧元在西欧的购买力的。
可能大家看过一些视频,比如说德国超市的东西多么便宜之类的。
其实欧洲对于食品、农产品、一些日用品是有补贴的,这样保证一些低收入家庭也可以很好的生活。
但是一旦到更高级一点的消费领域,尤其涉及到人的服务,费用就大大提升了,比如说去餐馆吃饭、出租车、旅游这些费用可不便宜。
这是生活成本方面。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欧美人,大部分对中国是一无所知的,这种生活质量的评价存在比较大的误差。
比如说安全方面,欧洲有多少城市能比中国的城市安全?
我们抛开这些具有偏见的因素的话,北京和上海的生活质量应该在图中再上升几个档次。
从图中,我们大概能猜到未来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子的。
1.对于基本的生存必需品,比如食品,一般的烟酒之类,可能成本并不会太高。
2.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依然会是比较大的问题,家政服务会很贵。
3.中国人多地少,必然还是会走地产文明的道路,住房依然会是很大的问题。
4.中国的产业链比较全,在家用品、通信、电子类产品等方面将会占据比较大的优势,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可能会比较便宜。
5.一般的衣服鞋子不会很贵,奢侈品依然会很贵。
6.公共事业会比现在好很多。
7.交通不会很贵
8.娱乐会出现爆发式增长,但是会分层化。